雅克·塔蒂

人物经历

雅克·塔蒂1909年10月9日,雅克·塔蒂出生于法国伊夫林省乐佩克的一个俄裔贵族家庭。1931年,雅克·塔蒂服完兵役后开始在音乐厅表演哑剧。1933年,他开始涉足电影并饰演次要角色。1935年,在米歇尔剧院出演哑剧《运动印象记》;之后,加入了音乐剧院A.B.C;同年,执导个人首部短片《快活的周日》。1945年,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,塔蒂开始与FredOrain合作,并成立了CadyFilm公司。1947年,执导喜剧短片《邮差学校》。1949年,自导自演喜剧电影《节日》,该片入围第1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,获得第1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国际奖-最佳原创剧本奖。1953年,自编自导自演喜剧电影《于洛先生的假期》,该片入围第2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,获得第1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;从该片开始,塔蒂塑造了一个喜剧形象——于洛先生,一个头戴礼帽,叼着烟斗,蹦蹦跳跳,与现代化生活格格不入的“法国舅舅”。1956年,创作剧本《魔术师》,该剧本后被导演西维亚·乔迈在偶然的机会从他的小女儿苏菲·塔蒂那里得到剧本,并被这个故事所打动。他以此为蓝本,将这个剧本拍摄成一部淡淡的,苦涩的浪漫爱情片。为了完全展示出原作里的那种清新明快的基调,导演特意把故事搬到了保留着很多传统和历史遗迹的爱丁堡。1958年,自编自导自演喜剧电影《我的舅舅》,该片获得第1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,第3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。1967年,由其执导的喜剧电影《玩乐时间》上映,他凭借该片获得莫斯科电影节银奖。1971年,执导法国与荷兰合作拍摄的喜剧电影《交通意外》,这也是“于洛先生”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。1974年,为瑞典电视台拍摄电视电影《游行》。1977年,雅克·塔蒂获得第2届法国电影凯撒奖荣誉凯撒奖。1982年11月5日,在完成电影剧本《混乱》的创作后因病逝世,享年75岁。2002年,雅克·塔蒂生前执导的纪录短片《前进巴斯蒂亚》上映。

个人生活

家庭雅克·塔蒂的外祖父是俄国驻法使馆外交官,祖父是荷兰裔镶框商人,与画家梵高相交甚好。塔蒂年轻时曾在父亲的镶框商店工作。感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雅克·塔蒂在巴黎的一家杂耍戏院与一个奥地利的女子相遇相恋。在她怀孕后,提出要与塔蒂结婚,但塔蒂的姐姐娜塔莉建议塔蒂不要结婚。于是,她黯然远走他乡,临走前还签下协议,承诺不追究塔蒂作为父亲应尽的职责。后来,她生下女儿海尔格·玛丽-让娜·谢尔。之后,嫁给了别人。1944年,雅克·塔蒂与米谢琳·温特成婚。之后,温特育有一子一女,其中女儿叫苏菲·塔蒂。2002年,苏菲·塔蒂逝世。

人物评价

《于洛先生三部曲》在主题上是延续的。在三部曲中,雅克·塔蒂所冠以的主题都是对工业文明的思考。他没有从大的角度去探析这种对立,而是从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入手,通过对其生活的细节展示而完成的。在构图上,从写实而平稳的构图过渡到抽象的电影语言,从陈述过渡到寓意的总结。在声音的使用上,雅克·塔蒂瓦解了话语的意义,代之更多的是肢体语言,同时自然音响的使用,强化了于洛先生孤单而无聊的世界。情节上,叙事的取消呈现了时间下的集体面相。雅克·塔蒂不同于查理·卓别林,巴斯特·基顿利用灵活或机械的肢体动作制造笑点,塔蒂擅长通过声音引人发笑。在他的系列影片《于洛先生三部曲》中,塔蒂对声音进行了各种艺术化处理,声音本体被凸显出来并参与表演以及叙事。同时,在各种声音的场域中,塔蒂完成了对现代工业社会文明的反思。塔蒂在他的电影中将言语的意义进行了解构,避免观众的注意力局限于对白之中。对于塔蒂而言,电影不是单纯地用摄影机拍摄并录制下人物的对话,这种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将有声电影简化为记录,实现人与机械的转接。塔蒂想要做的是对人本体的关注,对身体的强调,进而达到去机械化,即话语被肢体语言取代。因此他常采用远观的方式进行拍摄,摄影机如一位旁观者注视着人物的行动。

后世纪念

2007年,法国制作了短片集锦《六位大师的童年》,关于塔蒂的一段,是描写他因为身高过高造成无法跟同学合拍毕业照的尴尬。2010年,UCCA艺术影院推出法国导演雅克·塔蒂的个人作品回顾展,囊括了他创作过的全部六部长片和三部短片。2014年,上海电影博物馆举行“玩乐时光——雅克·塔蒂作品完整回顾展”,从11月2日到11月30日,周末展映塔蒂的长片和短片,在一个月内呈现塔蒂完整的影像世界,此次展映的影片均为数码修复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