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宝全

主要作品

刘宝全的保留曲目共计有二十四段。刘宝全拍摄艺术纪录片《宁武关》学自宋五的段子有:《赵云截江》《马鞍山》,《乌龙院》《南阳关》《博望坡》《游武庙》《百山图》《丑末寅初》学自胡十的段子有《大西厢》《长坂坡》学自霍明亮的段子有《单刀会》《华容道》《古城会》《战长沙》《关黄对刀》《草船借箭》《李逵夺鱼》由文人庄荫棠协助整理的段子有《一门忠烈》《别母乱箭》,《刺汤勤》《白帝城》《徐母骂曹》《活捉三郎》刘宝全共灌制京韵大鼓唱片共计三十三张,民国二十八年,上海中华影业公司曾将他演唱的《宁武关·别母乱箭》拍成舞台记录影片,已经制成VCD光盘出版发行。刘宝全正式收徒五人,即白凤鸣,谭凤元,常旭久,钟德海,韩德荣。此外私淑刘派艺术的人很多,著名的有良小楼,小黑姑娘,小彩舞,林红玉,章翠凤,桑红林,钟俊峰,孙书筠,侯月秋,小映霞等,她们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刘派艺术。白凤鸣和骆玉笙则在继承刘宝全唱法的基础上,依各自的嗓音条件,吸收借鉴旁派艺术,综合改革,分别创立了“少白派”和“骆派”。当今刘派京韵大鼓比较有影响力的演员有张秋萍,种玉杰,杨凤杰等。

纪念活动

刘宝全作为京韵大鼓一代宗师,数十年间有过多次纪念活动,专场。1.1962年,天津,纪念刘宝全逝世20周年专场演出节目:杨凤杰《马失前蹄》,小映霞《赵云截江》,桑红林《刺汤勤》,林红玉《闹江州》,小岚云《子期听琴》,良小楼《双玉听琴》,孙书筠《徐母骂曹》。2.1982年,北京,纪念刘宝全逝世40周年专场演出节目:第一场:种玉杰《赵云截江》,张秋萍《贺龙在澧州》,陆倚琴《白妞说书》,马静宜《大西厢》,阎秋霞《探晴雯》,孙书筠《徐母骂曹》,骆玉笙《和氏璧》第二场:刘春爱《击鼓骂曹》,种玉杰《连环计》,赵学义《宝玉娶亲》,马静宜《长坂坡》,陆倚琴《渔家女》,孙书筠《子期听琴》,骆玉笙《红梅阁》3.1999年,天津,纪念刘宝全诞辰130周年专场演出节目:韩梅《长坂坡》,赵桐光《赵云截江》,姚士泉《游武庙》,杨雅琴《战长沙》,种玉杰《博望坡》,杨凤杰《活捉三郎》,张秋萍《单刀会》,孙书筠《七星灯》等4.2010年,天津,纪念刘宝全诞辰140周年专场演出节目:张帼英《坐楼杀惜》,关键《连环计》,赵桐光《子期听琴》,王玉兰《大西厢》,杨凤杰《徐母骂曹》,张秋萍《赵云截江》,小映霞《闹江州》

人物评价

刘宝全近影刘宝全的大鼓唱腔是综合胡十,宋五,霍明亮三家之长加以创造而形成的。他还把京剧,河北梆子,石韵,莲花落,马头调等的表现手法熔冶到京韵大鼓的唱腔和表演之中。他创造的唱腔既刚劲又华美,既庄重又俏皮,有时借鉴京剧老生的唱法,真嗓假嗓兼用,娴熟自如地运用胸,喉,鼻和脑后等部位共鸣达到了“低音珠圆玉润,高音响遏行云”的妙境。同时,还完善了似说似唱,说唱交融的演唱方法。民国二十七年他以七十高龄去上海演出,当时《半月戏剧》刊有人著文赞扬他演唱的《单刀会》,说他“精神活泼,音调铿锵,表情尤细腻周密,拔高时清脆流利,如长空鹤唳。走低时圆浑洒脱,如玉盘走珠,状关壮缪庄严肃穆,表鲁子敬矩谨诚厚,不特脸上指上有戏,即眉目腰腿两足间,亦无一不有戏情溢露。迨转入快板以后,佳腔更多,忽而疏朗,忽而紧张,忽而幽静,忽而激昂,忽而如春波荡漾,忽而如江潮怒吼,忽而如婺妇泣诉,忽而如万马奔腾。妙在不促不滞,不慌不忙,抑扬顿挫,徐疾有致,历时凡四十分钟绝无些微气喘衰颓之像。以一古稀老叟,居然胜任此浑身费力之繁剧工作,实属难能可贵”。他的艺术创造,不仅影响了鼓曲界,也为许多京剧名家在京剧演唱中吸收,借鉴。除京韵大鼓外,人称刘宝全还有三大绝鼓——弹琵琶,唱石韵,唱马头调。在这几方面,他下过很大功夫,借以丰富并提高了大鼓艺术。他唱石韵是以教石玉昆的外孙女弹琵琶为代价,向石玉昆的马姓门婿学来的,但从未作公演。民国元年,他在天津听说北京奎松斋自编自演联珠快书有独到之处,就特地请奎赴津演出三天,互相观摩技艺。经奎指教,他认真改正了表演时脚步太碎而偏乱的缺点,受到同行赞佩。刘宝全对自己的生活起居约束得很严,他不抽烟,不喝酒,不嫖不赌,喜素食,吃饭定时定量,数十年如一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