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燕生

简历

1943年参加了绥德师范学校文工团,成为剧团的文艺骨干。1944年调到延安西北文艺工作团,演出了秧歌剧,话剧,独唱等大量文艺节目,成为优秀的演员。1953年调到北京中国青年艺术剧院,参加为纪念屈原而演出的郭沫若力作《屈原》。40年的话剧舞台生涯,共演出古今中外近40个剧目,成为一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。通过中外精典名著的舞台实践和金山,吴雪等著名艺术家的指点,以及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系统学习,她由最初对舞台艺术的陌生,经过刻苦钻研,终于登上了艺术的高峰,塑造出一系列闪光的妇女形象。1960年她加入了中国戏剧家协会,并作为代表参加了第三,四,五次全国文代会。199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79年作为中国戏剧家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南斯拉夫的戏剧节。1980年她扮演法国名剧《蒙赛拉》中母亲一角,获文化部颁发的演出三等奖。1986年以《高加索灰阑记》演出团副团长的身份,参加了布莱希特在香港的纪念活动。1993年在田汉名剧《关汉卿》中饰高堂老母赴台湾演出,受到海内外的一致好评。1997年荣获戏剧家协会颁发的“从事话剧五十周年”的荣誉奖章。

作品

从1953年《屈原》中的婵娟开始至“文革”前,在她的舞台形象画廊里,扮演女主角的有《种橘的人们》中的银花,《第二次爱情》中的格鲁尼亚,《丽人行》中的李新群,印度古典名剧“沙恭达罗”中的女友,《白鹭》中的刘惜芬,《最后一幕》中的百灵鸟,席勒名著《阴谋与爱情》中的露易丝,法国著名喜剧《费加罗的婚姻》中的苏姗娜,《迎春花》中的春玲等等。“文革”后又在《永远的怀念》,《于无声处》,《我们是喝延河水长大的》,《猜一猜谁来吃晚餐》,《明月初照人》,《保尔柯察金》等剧中塑造了各类母亲形象。此外还在电影《沙家店粮站》,《十三陵水库畅想曲》,《高山下的花环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。她创造的舞台形象,具有真挚,透明,闪光,毫无造作的特点,已形成其独特几格。而她对艺术事业的献身精神和拼搏精神,正是她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。